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系统,具体涉及背门拉手总成、汽车背门及汽车。
2.后背门拉手布置于汽车背门内饰上,用于手动关闭背门时,手通过后背门拉手将背门向下拉至方便关门的姿态。现有后背门关门拉手结构常为一种拉手盒,其主体为硬质塑料,抓握舒适性较差,参见图1和图2,背门拉手盒6一端通过螺栓与背门钣金3连接,并用堵盖7遮蔽;另一端通过其自身的卡接结构与背门内饰板4卡接固定。在总装装配时,先装配背门内饰板4,然后将背门拉手盒6装入背门内饰板4对应安装位置,再用螺栓进行固定,最后装配堵盖7。由于背门拉手盒6较深,且宽度较窄,导致堵盖7装配不方便。并且由于背门内饰板4在z向给背门拉手盒6提供了一安装结构,需要做滑块,导致外观存在镶块线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门拉手总成、汽车背门及汽车,其能够提高抓握舒适性,对背门内饰板和背门钣金的结构要求低,结构简单易实现。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门拉手总成,包括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两端通过连接件与背门钣金固定,所述拉手本体为软质件或者表面包覆有软质件的硬质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拉手本体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背门钣金固定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容安装螺栓穿过的安装孔。
5.进一步,背门内饰板设于连接件和背门钣金之间,所述背门内饰板在与连接件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置连接件的凹槽,该凹槽槽底与连接件贴合且设有与连接件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过孔,凹槽开口与盖板连接,所述盖板上设有容拉手本体穿过的避让口。
6.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背门内饰板上的定位件对应的定位孔。
7.进一步,所述拉手本体呈片状,端部穿过连接件上的条形孔后与拉手本体重叠采用缝线.一种汽车背门,包括上述的背门拉手总成。
11.1、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手本体为软质件或者表面包覆有软质件的硬质件,相较于现有的硬质塑料,提升了抓握的舒适性,并且造型变化性更强。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手本体两端的连接件与背门钣金固定,进而无需在背门内饰板上设置与拉手本体连接的固定部,消除了外观镶块线的缺陷,提升了背门内饰板的外观质量。
13.3、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手本体呈片状,端部穿过连接件上的条形孔后与拉手本体重叠采用缝线固定,进而拉手本体和缝线能够组合更多不同的颜色、图案等样式,造型丰富性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门内饰板上设置容置连接件的凹槽,配合盖板的遮蔽作用,能够有效隐藏拉手本体两端连接件,提升了汽车背门内部的装饰效果。
22.图中,1—拉手本体,2—连接件,21—第一连接部,211—条形孔,22—第二连接部,221—安装孔,222—定位孔,3—背门钣金,4—背门内饰板,41—过孔,5—盖板,51—避让口,6—背门拉手盒,7—堵盖,8—安装螺栓。
24.参见图4至图7,所示的背门拉手总成,包括拉手本体1,所述拉手本体1两端通过连接件2与背门钣金3固定,所述拉手本体1为软质件或者表面包覆有软质件的硬质件。优选地,所述拉手本体1为片状pvc软质材料和尼龙织带复合层积结构,pvc软质材料翻折将尼龙织带包裹,通过缝线将pvc软质材料和尼龙织带缝合为一体。相较于现有的硬质塑料,所述拉手本体1的软质化处理提升了抓握的舒适性,并且造型变化性更强。
25.所述连接件2包括与拉手本体1固定的第一连接部21和与背门钣金3固定的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容安装螺栓8穿过的安装孔221。所述拉手本体1端部穿过连接件2上的条形孔211后与拉手本体1重叠采用缝线和缝线能够组合更多不同的颜色、图案等样式,造型丰富性更强,提升了汽车背门内部的装饰效果。
26.背门内饰板4设于连接件2和背门钣金3之间,所述背门内饰板4在与连接件2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置连接件2的凹槽,该凹槽槽底与连接件2贴合且设有与连接件2上的安装孔221相对应的过孔41,凹槽开口与盖板5连接,所述盖板5上设有容拉手本体1穿过的避让口51。由于拉手本体1两端的连接件2直接与背门钣金3通过安装螺栓8固定,进而无需在背门内饰板4上设置与拉手本体1连接的固定部,消除了外观镶块线的缺陷,提升了背门内饰板4的外观质量。并且
27.为了提升装配精度,在所述连接件2的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与背门内饰板4上的定位件对应的定位孔222。
28.具体装配时,先将背门内饰板4装配固定于背门钣金3上,背门内饰板4上的过孔41与背门钣金3上用于固定安装螺栓8的螺纹孔对齐,然后将拉手本体1端部的连接件2装入背门内饰板4的凹槽中,连接件2的第二连接部22定位孔222与背门内饰板4上的定位标记对齐,再采用安装螺栓8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22的安装孔221、背门内饰板4的过孔41与背门钣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背门拉手总成,包括拉手本体(1),所述拉手本体(1)两端通过连接件(2)与背门钣金(3)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本体(1)为软质件或者表面包覆有软质件的硬质件,所述连接件(2)包括与拉手本体(1)固定的第一连接部(21)和与背门钣金(3)固定的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容安装螺栓(8)穿过的安装孔(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背门内饰板(4)设于连接件(2)和背门钣金(3)之间,所述背门内饰板(4)在与连接件(2)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置连接件(2)的凹槽,该凹槽槽底与连接件(2)贴合且设有与连接件(2)上的安装孔(221)相对应的过孔(4),凹槽开口与盖板(5)连接,所述盖板(5)上设有容拉手本体(1)穿过的避让口(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与背门内饰板(4)上的定位件对应的定位孔(22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门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本体(1)呈片状,端部穿过连接件(2)上的条形孔(211)后与拉手本体(1)重叠采用缝线.一种汽车背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门拉手总成。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背门。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门拉手总成、汽车背门及汽车,包括拉手本体,所述拉手本体两端通过连接件与背门钣金固定,所述拉手本体为软质件或者表面包覆有软质件的硬质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拉手本体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背门钣金固定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容安装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其能够提高抓握舒适性,对背门内饰板和背门钣金的结构要求低,结构简单易实现。构简单易实现。构简单易实现。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研究 3.自动驾驶预期功能安全及可靠性 4.驾驶功能与车辆动力学数据融合 5.驾驶场景大数据分析技术 6.车辆性能研究
1.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 2.轮毂电机驱动与控制 3.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控制 4.智能电动汽车
1.内燃机节能及排放控制技术 2.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3.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友情链接: